第A05: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麻醉大师”带您走出输血误区
自体输血不仅能缓解临床用血紧张,还能降低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通讯员程勇/摄
  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比例要达到20%。然而,我国目前自体输血比例很低,仅占1%左右。而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在日本,择期手术病人80%以上会在术前自备2至3个单位自体血液,手术时自己给自己输血。

  ■本报记者  张琪浦东报道 

  手术,除了那把手术刀外,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麻醉和输血。只是,芸芸众生很少知道,70%的输血是麻醉医生控制的。 

  郭建荣博士,公利医院麻醉科、输血科主任。与他交谈,关键词是“尊严”,他认为:“医者仁心,这个仁字,救死扶伤是基本的理解。从医多年,我眼中的‘仁’是尊严,医者应该维护患者做人的尊严。”疼痛,是大多数疾病的表象,健康时的体面往往在疼痛面前败下阵来。郭建荣把麻醉“玩”成一种“仁术”,无痛换药、无痛分娩、无痛导尿……这一系列传统上大家默认必然疼痛的事情,在郭建荣的主导下,都变成了无痛。 

  记者原本想跟他讨论“无痛”的主题,可是,郭建荣表示:“我们还是来聊聊输血吧,因为在输血方面误区更多。”他说:“血液是珍贵的,对血液应该存在敬畏。” 

  确实,2011年年末入职公利医院的郭建荣,带给浦东的最大的变化是自体输血——就是患者需要用血时,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在手术过程中失血回收的血液,即“无血手术”。 

  据了解,目前国内输血指南的标准是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g必须输血,高于10g不需输血,7至10g是可调配区间。对于这一区间的患者,在公利医院,除肿瘤或全身感染病人外,预计出血量400毫升以上的病人均被作为自体输血的对象,取得了明显的节血效果。 

  有记录显示,2011年全年,公利医院只有4例“无血手术”;2012年,“无血手术”280多例;2013年,“无血手术”500多例。围术期自体输血比率占临床总用血量的40%以上,超过卫生部对三甲医院20%的要求标准,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误区一:输别人的血浆可“补”自己

  血浆可提供各种血浆蛋白,包括抗体、凝血因子等,因此对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提高胶体渗透压保持血容量,增强病人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纠正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方面确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为一般营养支持作用有限,不能作为“营养品”。 

  而且,血浆是去除了红细胞的血液,因输血传染上疾病的几率照样存在,同时由于供血者血浆中存在白细胞凝集素以及某些特异抗体,还存在着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的风险。因此血浆不能作为“万能药”,能不输就不要输,能少输就少量输。 

  误区二:全血比成分血更“补” 

  在现有保存条件下,血小板12小时后大部分失去活性;白细胞8小时后丧失功能;凝血因子Ⅷ因子48小时后含量降低至正常的10-20%,因此48小时后的全血在保养液中只有红细胞还有功能,其余有效成分都已大部分失去功能。 

  而且,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心功能不全者,全血输注过多,极易引起循环系统超负荷。其次,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量很少,几乎不起治疗作用,相反可使受血者产生相应抗体,引起发热、过敏等症状。 

  选择成分输血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输入不需要的成分造成不良反应,更加安全。2、纯度大,浓度高,疗效好。3、节约血源,增加全血的使用效率。 

  郭建荣认为:“临床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导致许多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自体输血不仅能缓解临床用血紧张,还能降低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避免异体输血产生的溶血、发热、过敏反应,降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等)、免疫抑制和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输血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浦东
   第A04版:浦东
   第A05版:卫生
   第A06版:天下
   第A07版:阅读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综合
   第B02版:财经
   第B03版:市场
   第B04版:前沿
浦东医生破解结直肠癌的秘密
三招识别“假义诊真推销”
美健康基金会主席来沪推广PSBH
“麻醉大师”带您走出输血误区
公利医院麻醉科
浦东时报卫生A05“麻醉大师”带您走出输血误区 2014-07-22 2 2014年07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