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群众少跑一趟路 少进一扇门 少找一个人
  ■本报记者 洪浣宁

  昨天上午,浦东召开“贯彻城市基层党建会议精神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在会上强调,浦东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把村居党组织作为资源下沉的重要渠道,使“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树立党组织形象威信的过程,成为发挥党建对社会治理引领作用的过程。

  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主持会议,区委副书记冯伟传达市委关于职能部门服务基层专题会精神,部署“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并介绍《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站验收标准》;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谈上伟出席会议。会议还书面传达了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会议精神;举行了房屋管理、绿化市容、农业服务三支管理队伍下沉移交签字仪式,区建交委、区环保局、区农委分别与塘桥街道、南码头路街道、祝桥镇3家代表街镇签字移交。

  眼睛向下

  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只有眼睛向下,才能身子向下、脚步向下,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从基层的实际出发,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浦东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正是落实市委关于职能部门服务基层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部门围绕街镇转、街镇围绕村居转、村居围绕群众转”的重要载体。

  翁祖亮指出,要吃透精神,把握实质,把中央和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中央精神、市委要求和浦东实际相结合,坚持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要把党建引领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基层实事项目中,尤其要把直接面对群众的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去做,让党建引领有抓手、好操作。”翁祖亮强调,浦东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要以自治共治为基本载体,以德治法治为支撑保障,努力实现在党建引领下,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化推进。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整合、调动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源,善于动员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聚焦主责主业,练内功、强筋骨、长本领。

  当前,社区服务资源分布在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且大多聚集在区级、街镇层面。居民有需求时,容易“找不对路”“找不到路”。针对这些问题,也为了给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家门口”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浦东通过上下互动、供需协商,形成了“3张清单”:自下而上听取居民服务意愿,形成1张需求清单;自上而下梳理部门下沉资源,形成1张资源清单;上下互动对接资源和需求,形成1张服务项目清单。

  今年上半年,浦东在陆家嘴、浦兴、川沙、书院四个街镇集中试点,分别形成适合不同村居的典型样板。比如,浦兴路街道清理了居民区门口悬挂的二三十块铜牌,统一设计规划,尤其是清理了“有牌子无服务”的机构铭牌,做到了“一屋多用”。书院镇塘北村根据农村实际,把所有能办理的都归口到服务站中。又如,19个职能部门全面梳理可下沉的七大类服务资源,形成区级层面资源清单,梳理出42个服务项目,提供给村居点单。区妇联开展了两轮精细普查,从问题中理出符合妇女特点的前五位需求(依次排序为维权咨询、助老帮困、生活技能培训、妇幼保健、心理咨询),设计服务项目,让基层妇联组织选择。各街镇通过“三会”,即听证会、协商会和评议会,把服务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评价权交给群众,体现了“项目不在多,而在于对路”的特点。

  年底前

  服务站覆盖50%村居

  “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提高,是对‘家门口’服务站最好的验收标准。”翁祖亮强调,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扎实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工程;要把共性项目和特色项目、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线上线下服务方式相结合,坚持功能、资源和项目的统一,实现“家门口”服务站功能综合、服务集成;要落实好首问责任制、指定责任制、兜底责任制,保障“家门口”服务站优化机制、高效运转;要通过严格验收把关、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绩效考核,把好事办好、让群众叫好。

  翁祖亮指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区性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民生工程,必须聚全区之力、合力推进,通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据了解,从构建基层治理体系角度来说,浦东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管理进网格”,二是“服务进社区”。“服务进社区”主要是在村居层面建设综合性服务站。按照“人群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社工全岗通”建设目标,运用“系统集成、功能综合、自治共治”方法,坚持“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不增加负担”,构建群众“家门口”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稳定的“家门口”服务,努力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下转2版)  (上接1版)经过陆家嘴、浦兴、川沙、书院四个街镇集中试点后,今年6月开始扩大试点,开展全员培训,制定验收标准,目标是今年年底前“家门口”服务站覆盖50%的村居;明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浦东既有商务楼宇、涉外社区,亦有农田阡陌、百年古镇。小小一间“家门口”服务站如何兼顾方方面面?在“家门口”服务站建设过程中,总的要求是通过平台整合实现功能综合,避免出现行政化机关化、重展示轻功能、有管理无痕迹、布局僵化不灵活等情况。在功能打造上,浦东根据村居类型丰富、服务人群多元的实际,打造了不同类别的功能样板。比如,在农村地区,设有代写建房申请、代办就业保障等服务;在高度城市化地区,设有彩绘文化墙、微景观、绿植养护等技术指导服务。又如,针对上班族,建立错时、延时工作制,设有微信办理平台服务等。

  “家门口”

  就能享受多种服务

  加强科技在社区服务中的有效运用和综合利用,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种服务,也是此次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结合党员远程教育,把党建服务中心软件服务系统向村居延伸,打造“互联网+微课堂”,进一步夯实党员教育功能。又如,结合“浦东云”建设,把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软件服务系统向村居点延伸,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全区通办。再如,打造“浦东易生活”微信服务端,对接“浦东e家园”问题反映平台、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政务预约、为老服务、就业援助等多种平台,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实现网上“一口式”信息获取。运用“社工助手系统”,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化、居委办公透明化、效能跟踪可视化;再与“浦东易生活”线下服务站点结合,为村居民提供精准便利的生活服务。

  此外,为保障“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的实现,浦东以“全岗通”服务理念为指导,努力践行“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的服务承诺。推行村居制度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实行首问负责制、指定责任制、兜底负责制。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手册,聘任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退休书记作为督导,带教陪岗,全程跟进指导全科社工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对社区工作者自下而上的群众测评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者“一专多能、全岗都通”,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科创中心
   第04版:创新样本1
   第05版:创新样本2
   第06版:前沿趋势
   第07版:新闻纵深
   第08版:浦东
   第09版:广告
   第10版:展览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天下
张江国际人才公寓一期即将启动
马鞍山市党政代表团到访浦东
浦东召开全国文明城区复评冲刺动员大会
让群众少跑一趟路 少进一扇门 少找一个人
昆曲走进环球金融中心
沪援疆莎车分指挥部推进安居富民房建设
“天外来客”现身上海科普大讲坛
助力国产大飞机“走出去”
广告
浦东时报要闻02让群众少跑一趟路 少进一扇门 少找一个人 2017-08-24 2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