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新闻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联会”的塘桥探索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为居民介绍垃圾厢房改造项目。 □本版摄影 见习记者 黄日阅
怡东居民区居民参与社会组织项目满意度评价调查。
资深党建工作者走进社会组织开展党建指导。
  ■本报记者 赵天予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正在浦东36个街镇铺开。在作为试点的塘桥街道,这个新事物的效能,已逐渐得到体现。

  支持社区自治、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如今,功能多样的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里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据统计,目前浦东的社会组织已超过2100家,登记社区社会组织也近600家。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亟需政府引导,使其有序规范的运行。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会)应运而生。经过在浦东部分街镇的先期试点、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后,其效能已经得到认可。预计在今年内,浦东36个街镇将全部建立社联会,并力争将其打造成浦东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

  近日,记者走进试点之一的塘桥街道,一窥社联会为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规范化建设与供需精准对接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党组织全覆盖

  通过社联会党建工作,不少没有党组织、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中也响起了党的声音,并能通过党建,促进业务开展。

  目前,塘桥街道拥有社会组织119家,其中由街道主管的28家,注册或服务在塘桥的91家,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今年5月10日成立的塘桥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自身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办公地点位于峨山路679弄1号,设有党建指导部、项目策划部、资源拓展部等部门,主要为社会组织提供党建指导,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并实现社会组织服务与居民需求的供需精准对接。

  其中,党建指导是社联会的重点工作。因此在组建社联会的同时,塘桥成立了社联会党总支,尝试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实现“党建带社建”的同步加强,逐渐走出一条具有塘桥特色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径。

  由社联会牵头,塘桥辖区内社会组织根据“公益慈善、社区服务、文体活动、专业调处”四类功能,分别成立四个党支部。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表示,这为同类别的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横向沟通平台,以党建促进业务开展。

  在这项工作中,社联会对辖区内所有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开展全覆盖调研和精细化排摸,实现党员人数全覆盖和会员单位党组织全覆盖。而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则由街道选派居民区退休党总支书记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党群联动,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和落实到社会组织中。

  位于峨山路上的蒲公英儿童图书馆是社会组织强化党建的受益者之一。这是一家为社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人性化阅读方式与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有8名职工,平均年龄33岁,都不是党员。

  机构负责人杜可名认为,缺少党员职工,使得机构难以在第一时间精准获悉党的方针政策。“社会组织在面向基层居民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契合党的方针政策,所幸在党建指导员制度设立以后,党建‘老法师’会第一时间向我们传达、分析党的最新动态,让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更加接地气,促进机构和谐全面的发展。”

  “塘桥外来务工人员亲子阅读”项目的落地,便是通过党建促成的共赢。通过党建联建建立的亲密合作关系,蒲公英儿童图书馆获悉塘桥辖区内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少基本的阅读条件,因此发起了该项目。

  与“蒲公英”相比,塘桥社区物业服务社可谓“老资格”。这家社会组织在2011年2月便成立了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与战斗力。

  “我们支部现有党员8人,大多是塘桥区域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有物业经理、主管、安全员等,通过党员关系的聚集,来自不同岗位的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推动物业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塘桥社区物业服务社党支部书记王萍说。

  王萍表示,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支部党员成为连接各家物业服务企业的纽带,让分散在各处的资源得以集中打包,产生集体优势力量。“现在物业服务社开展服务时,区域内的物业企业常常全员参与,为居民提供‘组团式’的服务,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能级。”

  “党建工作就是一种粘合剂。”王萍说,通过党建工作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粘合成为强大整体,让1加1大于2。

  目前,塘桥街道已经全面构建了“三级网络”党建工作体系,包括社会组织党建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党建制度体系、社会组织党建保障体系。塘桥通过这“三级网络”,确保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能够更加紧密地有机结合。

  社会组织规范起来

  规范化建设能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的质量,这也为社会组织内部运营带来不少启发。

  社联会成立后,塘桥以此为契机,形成了“1+5+X”的政策制度体系,即以《塘桥街道关于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纲领,从政策扶持、人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化管理、社会组织党建等五方面,汇编形成包含22个文件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下的规范、健康发展。

  这套体系对社会组织运作流程进行严格监管。例如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塘桥坚持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购买服务全流程,从设立准入机制、实施公开招标、项目需求对接、开展资金监管、严格项目审计等环节,加强对社会组织运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在2013年街道制定的“一意见三目录”基础上,塘桥结合当前实际,升级形成2.0版的指导目录,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承接更多、更切合实际的群众性、公益性事务。

  在项目进行中与结束后,第三方专业机构会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绩效评估,重点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服务对象满意、社会效益等情况开展综合性评价。此外,享受服务的居民也成为了项目的评价方。

  前不久,居住在东方居民区的张阿姨就参加了一次项目中期评估问卷调查,为在小区内运作的一项文化服务项目打分。“主要是回答自己享受过哪些服务,满意度如何,会上网的话也可以选择在网上参与评分。”张阿姨说,她知道自己作出的评价,将成为衡量项目效果的依据,还将决定明年政府是否继续购买这项服务。“我们老百姓是直接享受社会组织服务的,由我们来打分非常合理,我也认真对待问卷调查,对居民负责,也对社会组织负责。”

  对于评估优秀的社会组织,街道会予以一定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对达不到合同要求、资金不按合同要求使用,或是绩效评价比较差的社会组织,则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退出机制,建立社会组织的“异常名录”和“黑名单”,起到淘汰一个、震慑一批的作用。

  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具有孵化、培育、服务社会组织的功能,其自身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中心负责人宋春辉对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颇有心得,他告诉记者,规范化建设让中心能够稳定、健康成长。

  “由我们中心策划、引入、组织实施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达117个,涉及项目金额627万元,直接服务群众超过10万人,必须要通过规范化建设,设计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让项目正常运行。”宋春辉说。因此,中心成立之初便制定了基本规章制度、专业规章制度、内控服务与管理标准等,建立制度保障。

  今后,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多年累积下的经验,将通过社联会这一渠道,向其他社会组织传授。社联会将开展能力建设、对标指导、制定相关公约等工作,辅导社会组织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并通过公约的形式,依据法规、政策等及时更新规范化建设标准,帮助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这也为社会组织带来不少启发。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扈琼表示,规范化建设对于社会组织内部运营起到了积极作用。“参考塘桥的做法,我们内部初步形成了一套线上OA管理系统,把个人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整合,逐步实现日常工作有标准、管理过程有记录、责任追究可溯源、跨地协作可实现的目标。”

  供需精准对接

  “我们要不断整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寻找应对办法,而社联会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省去了很多调研、走访的精力。”

  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政府购买服务”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词汇。而随着社联会投入运行,“政府购买服务”逐渐转变为“政府为居民挑选的服务买单”,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与居民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今年上半年,塘桥街道曾举办过一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推介会。会前,塘桥街道通过调研广泛征集基层居民的热门需求、共性需求,最终确定需要社会组织提供7大类服务,包括物业服务、垃圾分类、美丽家园、心理健康、绿色环保、慈善救助、文化服务等。

  按照上述购买服务意向,街道公开向社会组织招投标,最终引入东方调解中心、幸福家庭服务中心、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等8家社会组织对接服务项目。在推介会上,这些社会组织依次上台宣讲,并给出“服务菜单”,参与会议的居民代表再将信息带回小区,通过各种基层议事机制传达给居民,从中点出最适合自己小区“口味”的菜。

  这将以往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围绕职能部门转”的情况,变成了搭建对接平台,让社会组织服务“围绕居民转”。此外,街道还会邀请居民参与“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并通过党代会、社代会、大调研、城运中心、塘桥热线等渠道,让居民区“提菜单”“点项目”,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做决定。

  “有了‘记忆家’,一家人的负担小了不少,子女白天可以安心上班了,我也有时间休息休息,有精力照料花草,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居住在塘桥街道蓝东居民区的李老伯说。

  5年前,李老伯的老伴谢阿姨被确诊患上认知症,那天起,一家人的焦点就都放到了她身上。“我必须时时刻刻盯着她,生怕出意外,子女脑袋里也绷紧了一根弦,最怕家里打来电话。”李老伯说。直到今年夏天,“记忆家——塘桥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成立后,为认知症患者提供日托、专业陪护等服务,他才终于能够歇一歇。

  据统计,目前塘桥街道辖区内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有1.9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4%,需要有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早期预防失智的服务。同时,按照国际通行5%的认知症发病率来计算,塘桥可能有近千名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症,亟需专业的援助。

  捕捉到这一需求,社联会牵头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为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联合发起了“记忆家”项目。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理事长顾春玲介绍,目前“记忆家”开展“预防科普”“分级诊疗”“早期干预”“照料者支持”“家庭顾问”“友好化环境建设”六大板块的核心服务,已有4000多名活跃会员。

  “支撑我们形成这样规模的,是不断整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寻找应对办法,而社联会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省去了很多调研、走访的精力。”顾春玲称。

  目前,塘桥社联会在供需对接方面,已经实现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在年初招投标确定购买服务项目的静态基础上,社联会在办公区域内长期设置“共享服务区”,建设全年不间断的动态供需对接交流平台。

  “共享服务区”内展示了街道“供需对接流程图”和社会组织“服务清单”“资源清单”,这些信息每周都会更新、替换。此外,区域内安装了一台动态信息屏,实时显示近期各社会组织将提供的服务,方便有需要的居民选择参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新闻纵深
   第05版:浦东1
   第06版:浦东2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展览
   第09版:品味
   第10版:专题
   第11版:摄影报道
   第12版:天下
“社联会”的塘桥探索
浦东时报新闻纵深04“社联会”的塘桥探索 2018-11-15 2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