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2016年GDP增长6.7%看中国经济
~~~——从2016年GDP增长6.7%看中国经济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关头勇者胜 行稳致远促发展
——从2016年GDP增长6.7%看中国经济
新华社供图
  中国经济增长会以怎样的速度前行,引人瞩目。

  中国经济发展基本盘6.7%彰显行稳致远的发展气质

  20日出炉的2016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全年实现6.7%的增长。这一数据表明,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更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气质。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期,保持经济运行稳定,至关重要。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定为6.5%—7%,这是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基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如今,从各项数据来看,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物价指数温和上涨2.0%,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速同步,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行稳方能致远。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低位徘徊,世界经济面临新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环顾国内,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传统制造业承压,金融风险凸显,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无论与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都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自2009年以来连续第八年成为世界第一增长引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稳中求进一直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分不开。

  放眼2017年,全力保持经济“稳”“进”态势,并非易事。除了外部种种不确定因素,仅从国内来看,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然而,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根据“十三五”规划,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撸起袖子加油干。新的一年,面对挑战,既要坚定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也要有打陀螺般的技巧,稳扎稳打,才能让经济发展如同陀螺那样平衡而快速地转动,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中国经济发展主线

  供给侧改革不因阵痛而不前

  推开2017年的大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从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当改革行至更复杂、更难蹚的“深水区”,更要不惧涅槃之痛,才能迎来浴火重生。

  是改革就会有阵痛。过去一年,这样的画面令人难忘:在唐山,北洋时期建立的老矿因去产能被彻底关停,井口浇筑混凝土时,许多职工背过身去默默流泪;在大连,去杠杆之下,债务高企的东北特钢如何解局引发多方激烈争议;在常州,房地产商因限购新政对着存量房发愁;在佛山,环保“风暴”下一批企业被关停,但环境短板被补上了。结构调整背后,无论对于职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意味着一个个艰难的选择。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行之愈难愈往前,改革关头勇者胜。过去一年,钢铁、煤炭行业全年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11月末下降0.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减少0.14元;补短板进展明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利、农林牧渔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大幅增加。在结构性矛盾面前,不断绘就改革新图景。

  没有不痛不痒的蝶变,也没有一帆风顺的转型。无论是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等奢侈品,还是从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大量需求外溢的现象还未得到明显改观,都折射出人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更多期待。无论是近期“地条钢”违规违法生产和关停煤矿“偷采”引发重大事故,还是“曹德旺境外设厂”和“娃哈哈缴费200多种”引发的争议,都反映了社会对不断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释放出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工作重点的明确信号。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调整既有利益格局所引发的阵痛就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改革者既要有壮士断腕般的果敢,也要有滴水穿石般的韧劲,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

  当前,各地召开的两会,纷纷“撸起袖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诸多实质性举措。只要树立必胜信念,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必将在阵痛之后实现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经济发展底线

  织密一张网筑牢一道墙

  中国经济已迈上破旧立新、脱胎换骨的征程,阵痛和风险如影随形。确保2017年这艘经济巨轮从容前行,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织密民生保障网,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站在新一年的门口,回望来时之路,2016年可谓一段不平静的历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深层次矛盾和潜在风险点不断显现。以去产能为例,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就难以回笼;资金流动性变差,还债能力跟不上,就容易造成银行坏账;银行坏账增加,就有可能增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可能面临关闭破产,职工安置就业就成了突出问题,一旦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类似这样的“两难”问题还有很多,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中求进的严峻考验。

  坚持底线思维,中国经济得以劈波斩浪,平稳前行。一方面,坚持民生兜底。全面建成小康,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基本标志;化解过剩产能,把职工安置当作关键环节;楼市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另一方面,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17个部门联手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力整治金融市场中跨市场、跨机构、加杠杆的楼市短期炒作行为;通过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等打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全链条”……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正是以底线思维定边界,对潜在的风险早做预案,对可能的短板及时补上,中国经济发展才守住了底线,民生保障不断改善,风险挑战应对妥善。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种不确定因素更多。如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减面临难题,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任务艰巨等。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确保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守住底线,才有底气。我们要以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兜底;要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去啃改革发展前进道路上的硬骨头,才能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从而万众一心,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据新华社)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7% GDP首破70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季度看,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均为6.7%,四季度同比增长6.8%。

  “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7.8%。

  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0%。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

  宁吉喆说,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市场
   第05版:财经
   第06版:浦东1
   第07版:浦东2
   第08版:专题
   第09版:长三角
   第10版:天下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东方明珠
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 手握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改革关头勇者胜 行稳致远促发展
浦东时报天下10改革关头勇者胜 行稳致远促发展 2017-01-23 2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