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喝茶的美国人与喝咖啡的中国人
——记上海纽约大学一对艺术家伉俪
张健君和芭芭拉·爱德斯坦。
  女教师是爱喝茶的美国人,男教师则是喜欢咖啡的中国人……2017新学年,在上海纽约大学“一幢楼的校园里”,跨国夫妻档教授组合——芭芭拉·爱德斯坦和张健君开始了在上纽大第5个学年的授课。

  有趣的是,这对跨国艺术家伉俪常常一同走进教室为学生上课。一门课上同时有两名教授,对学生来说,收获也是“双份”的。纽约大学校长来沪时,给予这对伉俪一同教授的课程高度称赞:“这正是上纽大想要的。”■本报记者 曹之光

  两个人的“双城记”

  芭芭拉是犹太人,从小在美国洛杉矶长大,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早年,亚洲文化与东方艺术就走进了她的生活:“在中学时代,我就接触了老子学说和禅宗思想。”上世纪80年代,她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后,前往纽约继续追寻艺术梦想。在一次由亚洲文化协会举办的聚会上,她结识了未来的丈夫张健君。

  张健君是来自上海的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末旅居美国。两人相识后,两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的心,逐渐超越了语言文化的障碍,融合在了一起。“芭芭拉的作品非常‘东方’,让我感到惊讶。她在作品中运用的并非西方艺术的焦点透视,而是她自己‘悟’到的散点透视。”张健君坦言,由于成长的背景迥异,他和芭芭拉在工作、生活、理念上也会有分歧,但他们热爱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并认为文化交融激荡的魅力正在于此。

  有意思的是,张健君这个中国人平日喜欢喝的是咖啡,而芭芭拉这个美国人却喜欢喝茶。

  1997年,张健君开始在纽约大学执教。这一年,芭芭拉第一次随丈夫来到上海。在上海的艺术家群体中,芭芭拉成了颇有名气的“上海媳妇”,并很快融入这个城市。“上海的繁华相比纽约丝毫不逊色,我能适应这里的绝大部分食物。”芭芭拉笑着介绍,如今在中国的很多艺术活动中,她的头衔是“上海艺术家”。2005年,她成为唯一一个作品入选“中国雕塑百年大展”的外国艺术家。在静安雕塑公园,她还留下了永久性的城雕作品。有趣的是,洛杉矶曾举办一个名为“中国”的艺术展,芭芭拉的作品也随其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应邀参展。

  课堂上的夫妻档

  2007年,芭芭拉作为兼职教师,随张健君在纽约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的海外学习中心授课。那时,两人春季在上海教学,秋季回纽约授课,双城奔波,忙碌却快乐。2013年起,上海纽约大学迎来首届新生,两人开始常驻上海,芭芭拉也正式成为上海纽约大学的一名教师。

  很快,上纽大的中外学子见识到了两名教师一同授课的特别场景。“上纽大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纽约和上海教的是同一套东西。”张健君从自身跨越国界追求艺术的经历出发,认为外国学生到中国求学最想要学习中国的本土文化。于是,他们在教授篆书、楷书、草书等中国书法后,也会立即接上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我们要带领学生在不同文化中找寻艺术的共通点。”张健君说。

  芭芭拉则对水墨艺术情有独钟。她喜欢和丈夫一起,帮助学生用中国的视角看西方,用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上纽大学生来自全球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选择,帮助他们走上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张健君期待,他与妻子能够传达给学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学生学艺术,不只是学习一门技术,而是去学习如何互相沟通交流,在艺术作品中融合不同的文化。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在作品中形成自己的个性。”

  这对上纽大的跨国艺术伉俪,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芭芭拉表示,中国和美国都将是工作与家庭的重心:“和纽约一样,上海永远是我们的家,我们停驻的港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新闻纵深
   第05版:浦东1
   第06版:浦东2
   第07版:广告
   第08版:学生文萃
   第09版:论坛
   第10版:声音
   第11版:专栏
   第12版:观点
浦东两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大学高中联手 培养创新人才
喝茶的美国人与喝咖啡的中国人
用英语向世界讲述浦东故事
上海健康医学院为迎新启用手机APP
浦东时报教育03喝茶的美国人与喝咖啡的中国人 2017-09-22 2 2017年09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