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淑贤 浦东报道
信贷政策:平稳审慎下应更具针对性
“2017年,我国信贷政策还是要保持平稳和审慎,同时希望能够更多地增加针对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此次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
连平指出,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实际信贷投放,2016年我国信贷增速约为17%,如果继续以这一实际增速投放信贷,与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目标(比如降杠杆、挤泡沫、防通胀等)都是不合拍的。
“2017年对实际信贷投放增速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调节,针对经济运行中迫切需要信贷投放的领域,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制造业等,信贷投放要更有针对性。”连平分析指出,房地产领域的信贷则要区别对待,比如对自住的、首次置业的,应给予支持,但对交易性、炒作性的坚决不给予支持,而且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抑制。
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下应增强灵活性
“就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分得不是很清楚,以前讲货币政策既可以是利率政策,也可以是信贷政策,现在开始有所分割。”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
连平指出,货币政策的基调非常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了四个字——稳健中性,“2017年,货币政策应该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增强灵活性。”
在连平看来,之所以要突出灵活性,是因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今年都会复杂多变,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既有放松的需求,又有收紧的需求。从稳增长和保就业的角度看,货币政策稍微宽松一点好,但从防通胀和稳汇率、稳国际收支方面看,货币政策收紧一点好。
摩根士坦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则认为,货币政策的趋势是更稳健、更收紧,基于这种判断,2017年降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降准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在汇率面临压力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周期不会完全脱离美国货币政策周期,虽然不一定会出现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上调,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上调还是很大概率的事件,比如上调逆回购利率等。”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说。
汇率政策:管住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
在汇率政策方面,连平指出,应保持汇率的波动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即控制人民币的贬值幅度。
连平分析指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最大一种风险就是资本加快流出和货币持续贬值,以及互相加强的一种趋势,“对中国而言,未来可能主要的任务是要管住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逆差,使逆差的规模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甚至保持一个基本的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保持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项下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也是顺差。但2015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出现了逆差,且来得非常快。2016年,我国直接投资由过去的顺差变成净输出,超出了市场预期,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增速也较快,预计2016年比2015年还会进一步增大。
“随着相关政策出台,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规模或将比2016年有所收缩。”连平预计。
不过,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则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实际上是一种超调,是一种过度的反应。
博海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也指出,这一轮人民币贬值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因此人民币的贬值并未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人民币汇率在2017年和2018年会更加双向,更加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会更加浮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