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公共文化发展的“浦东样本”
  ■本报记者 曹之光 浦东报道

  “今日浦东不仅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建设的高度,也有了文化发展的温度。”过去的5年里,浦东举全区之力,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看来,年轻的大浦东能够拿下这块分量很重的“牌子”,是因为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具备了能够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曾几何时,浦东文化建设有着四个短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均衡,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够充足,开发园区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基层文化队伍活力不够充沛。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浦东新区对准短板开出“药方”,在短时间里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的提升。高大上的文化建筑,人气爆棚的文化活动,随处流淌的人文气息……浦东夯实文化软实力的种种努力,不仅丰富着这座年轻城区的内涵,更让其散发出“近悦远来”的吸引力。

  注重“均衡共享”

  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浦东是一个地理大区,也是一个人口大区。有着1200多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多达500多万。尤其是大量新浦东人住在偏远郊区,他们强烈期盼如中心城区一般,在家门口拥有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过去5年来,浦东根据“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分类分步、全面覆盖”的原则,持续推动36个街镇文化活动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在村(居)层面,1181个村(居)委100%设置了标准化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十五分钟文化圈”。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浦东不搞简单的同质化,而是因地制宜,根据适配人群结构和区域文化背景来推进。浦东的36家街镇文化活动中心已全部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这意味着,浦东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到如今的“管办分离”,更有利于街镇文化单位推出更多样更对味的文化大餐,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翻开浦东的区域文化版图,区域特色愈发鲜明:位于金融区里的陆家嘴文化活动中心为白领开出了时尚的击剑馆,位于联洋国际社区内的花木社区文化中心则为外籍居民度身定制中华民俗文化活动,位于浦东中部的周浦则兴建了沪上首家镇级美术馆周浦美术馆……浦东36个街镇不仅都消除了文化布局盲点,更以丰富多元接地气的文化特色服务,实现了有的放矢精准投放,备受当地居民追捧。

  2015年初,浦东首个大居类文化配套设施——面向曹路大型居住区20万居民的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开馆。1.1万平方米的馆内空间,影剧院、图书馆、培训中心、综合排练厅等功能均免费向市民开放。流连于书画展览、在读书会中感受阅读乐趣、边欣赏茶道表演边品香茗……从杨浦区动迁至曹路大居的新浦东人张先生,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待了整整一天,非常感慨:“家门口有了金海文化艺术中心这座文化宝库,我的生活很开心!”

  张先生所不知的是,金海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全市首家实行大居文化中心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试点单位。这座场馆的管理单位是一家民非机构,监督场馆运营的不是政府机关,而是中心的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来自不同单位和群体,既确保了管理导向,又保障了群众利益,实现了管办分离,给予了中心充分的自主性。该机构关注到“曹路地区缺乏亲子文化项目”的市民呼声,就在理事会监管下,联合文化公司打造金海周末儿童剧场,11月举行的首演人气爆棚,一度成为区域文化盛事。

  注重“开放多元”

  多管齐下撬动社会力量

  近年来,浦东人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仅由政府发放数量有限的“文化礼包”,已然无法适应众口难调的现状。浦东推出多种措施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并制定出台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构建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不少浦东文化品牌由此应运而生。   (下转2版)  (上接1版)

  以“艺术的盛宴大众的节日”为宗旨的浦东文化艺术节,就是在2011年首度亮相的文化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一区域文化的盛大节日,今年已办到第六届,不仅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滋养的最佳平台,更是浦东探索文化创新、寻求机制突破的试验田。

  在艺术节中,新区政府甘当“幕后英雄”和“支撑力量”,灵活运用政府购买、项目激励、资本引导等方式,搭起文化舞台吸引众多社会文化机构和团体参与,鼓励专业的文化团队和市民担当文化活动的主角。在2015浦东文化艺术节中,新区政府仅以500万元的投入,撬动了社会资金超过7000万元支持,有效放大了公共文化的溢出效应。

  首届艺术节有17个重点项目和特色板块,百场演出吸引逾百万观众参与,今年办到第六届,57项512场活动吸引了320多万观众。无论是陆家嘴的青年白领,还是外来建设者和农村地区的市民,都在这场艺术盛典中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对于文化资源,浦东不是推销存量,而是以需定供;不是几个部门牵头打造,而是提供平台,邀请全社会共同参与。”巫志南认为。

  过去的5年,在文化场馆的建设中,社会力量也在浦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新的民营文化场馆不断涌现。全国最大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震旦博物馆、上海观复博物馆……它们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让浦东的文化版图越来越丰富厚重。

  注重“现代治理”

  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

  一篇标题为《坐在浦东图书馆,就是坐在春天里》的博文曾在网上热传。家住浦西的博主黑土,图文并茂地记录下了第一次走进浦图新馆的惊艳心情:丰富的藏书、漂亮的阅读景观、先进便民的服务设施无不令他震撼,而无需办卡、每个人都可自由阅览书籍的开放氛围,以及场馆内365天都有覆盖各年龄层的文化活动,则令他难忘。他动情地写道:“坐在馆外宽大的木桌前,我第一次为浦东的一栋楼感到激动和骄傲。不是那日日变高的天际线,而是这样一个图书馆,让我觉得浦东帮助上海更接近Better City。”

  浦东图书馆新馆,从试运营至今短短6年,便已成为上海各区县中体量最大、服务能级最高的区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国公共图书馆标杆之一。从浦图向四方读者敞开大门的第一天开始,它的追求就绝不止于“仅仅提供一个借书还书的地方”,而是致力于从书的图书馆走向人的图书馆,真正成为市民获取知识、教育、休闲的多元文化空间。有了“文化引领”的高端价值追求,浦图从2015年开始成为文化部法人治理试点单位,将理事会定位为“决策机构”,探索法人治理的新机制,更在服务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有理事会的决策,图书馆想守成都难!”浦东图书馆馆长张伟笑言,浦图的13名理事中有11人为社会代表,其中既有图书馆业界的专家,也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还有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名人。他们依托各自优势,想读者之所想,不只为浦图发现问题,更身体力行地去解决问题,为浦图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作为理事成员,提议将浦图的阅读推广工作辐射到中小学。至今,浦图与区内30多所中小学共建分馆,将各自为政的中小学图书馆纳入全区图书馆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根据各校实际,浦东图书馆对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重新编目,对管理员开展业务辅导,并帮助搭建网络平台,使该校和总馆的图书资源实现双向互通。理事长、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则在浦东开设了“浦江学堂”等公益国学项目,三年来免费培养600余名学子,在他看来:“浦图为我们理事提供了一个实现价值的平台,我们也要为浦图增加价值,这是一种互利互惠。”

  被评为上海市唯一的“2015年度全国优秀文化站”的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通过设立浦东群艺馆塘桥分馆理事会,并借助一支由物业经理、业委会委员、小区保安、在职党员等组成的“楼组管家”队伍,遇事便会召集居民“商一商、议一议”,使纠纷和矛盾得到巧妙解决。

  浦江之东,文化潮涌。浦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由每一个浦东人的亲身感知来见证。浦东文化的明天,担得起热切的期待和美好的祝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新闻纵深
   第05版:浦东1
   第06版:浦东2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学生文萃
   第09版:论坛
   第10版:声音
   第11版:专栏
   第12版:观点
浦东已形成商业保理行业集聚区
沙海林调研上海东方台胞医院
上海国际摄影节开幕
聚焦“法律服务国际化”
裸眼3D互动屏落户上海中心商场
打造公共文化发展的“浦东样本”
广告
浦东时报要闻02打造公共文化发展的“浦东样本” 2016-12-09 2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